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延明纪略> 第四十章 瑞王

第四十章 瑞王(1 / 4)

经世济用。

简简单单四个字,上面的分量却不下千斤重。

杨渊对自己的八股文水平心里还是清楚的,考个秀才不在话下,但要是更进一步,不管是举人还是进士,那就只能看脸了。

八股取仕跟应试教育都有很多的弊病,但是你不管怎么说,这个制度都是在当时社会情况下最不坏的一个选择。

如果是在汉代,察举制度下杨渊举个秀才、孝廉那是很容易的,至少在汉中这一亩三分地内,杨家一门八子绝对都是第一序列的“人才”。

少不得还要并称为“汉中八达”,一时皆为“俊杰”,然后靠着王应熊轻轻松松举一个顺天府巡城御史,然后掏出五色大棒来管教各种不服。

如果是在魏晋,杨渊绝对可以“世家风流”取入上品之中,会稽内史是轮不到了,但是来个彭城内史还是不在话下的。然后一路安享清流,如果运气不错,就会以什么江州刺史、领右将军之类的职衔结束一声。

若是在隋唐,杨渊也能凭借宰相外甥、牛党或者李党骨干之后轻松在科举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然后左拾遗、右补阙,在台省之中老老实实干着,锦衣玉食是不会缺的,若是运气好,还能出任一方节度使,端得是“出将入相”四字最好的解释。

但是在八股取仕的时代,杨渊也只能一场一场的往前挪动,然后剩下的一半看自己的运气,一半看王应熊、杨世禄等人的手段。

这已经是最大的公平了。

“倒是不敢想那么多。”杨渊回了一句。

王应熊却是摇头:“少年人怎能暮气深沉,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杨渊看着王应熊:“若是按照舅父与父亲的谋划,中了三鼎甲也未必胜过一个同进士出身。”

王应熊听到这里脸上浮现出笑意:“世禄,你养了个好儿子,少宗伯终于后继有人了。”

杨世禄面上点了点头,心里却骂了王应熊几句。怎么叫“终于后继有人”,没有我,杨渊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同样是进士,分为三类,第一等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便是进士及第,按照大明王朝的惯例,会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

以严嵩严阁老为例,他一开始种进士出身,然后考为庶吉士,进入翰林系统内,北京翰林院、南京翰林院转过一圈,在转任就是入礼部,再向后就是直接入阁。

如果考得好,完全可以这般脚不沾地的一步步成为阁老。

宰相不发于州郡,猛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