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一九〇章 赵祯的心思

第一九〇章 赵祯的心思(1 / 3)

富弼说有人进献亩产十石的粮食作物的奏折一到朝堂,立马便让朝堂上的文臣们议论纷纷。

朝堂上的大臣们对此事,绝大多数是不信的,毕竟亩产十石的粮食作物听起来实在太玄乎、太扯淡了。

朝堂上的文臣大都是认为富弼之所以上这封奏折,只不过是因为他外放太久了,怕官家忘了他,想以此事引起官家的关注,以求重回中枢。毕竟这种高产粮食作物就算是最后证实是假的,到时富弼完全可以说是受人蒙蔽,又太为心念为朝廷解忧,因此未能考察详细便上报,官家也不可能以此事责罚他。

果不其然,富弼的奏报一被当今官家赵祯知道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责令政事堂派人去查勘富弼奏折所报的高产粮食作物的是否属实。

最近这段时间,赵祯真是有些焦头烂额之感,郭固口大堤今春刚刚修好,如今却又出现险情,而岭南的侬智高的叛乱如今越闹越大。

杨畋南下经略平叛,非但没有止住岭南的糜烂,反而连连退缩,只是坚守大城要塞,任岭南各地继续糜烂。赵祯已经严令杨畋出击,限期年前平定侬智高之乱。

真是国难思良臣啊,今年夏竦和范仲淹这对冤家先后去世,也不知道会不会到了那边继续顶牛。这两人都是出将入相、经天纬地之才,但使两人还有一个在,赵祯觉得自己都不用为岭南之事发愁。

其实赵祯对杨畋也是了解的,离着夏竦和范仲淹的本事差太远了。可是朝中的大臣谁都不愿南下收拾岭南这个烂摊子,非得把杨畋推出来,赵祯也只能让他一试了。

赵祯其实对富弼的还是比较了解,也比较信任的。富弼算是一个谦冲平和的君子,少有激进的事情,和朝堂上那些动不动就开喷的大臣们比起来,富弼是一个难得的肯扎实干事儿的人,这点和范仲淹很像。

富弼既然上报说有亩产十石的粮食作物,赵祯觉得这事儿估计会八九不离十了,他还是比较相信富弼的。

因此一听到有如此高产的作物,当真是大喜,若此事是真得,那当真是最近难得的喜事儿了。

若是富弼的奏报属实,那这种作物可是难得的祥瑞啊,这可是造福天下苍生的东西!这种粮食作物甚至可能完全改变大宋国运,到时大宋若是推广开这种作物,那岂不是大宋境内再无饥馑。国内安稳了,大宋便可以腾出手脚,放心的对付身边的强敌了。

作为大宋的牧民者,赵祯很是了解其治下的汉人百姓的性格。

如果说草原的人是狼的性子,那么汉人百姓可以说都是绵羊的性子。汉人百姓但凡能有一口饭吃,能活得下去,基本上都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