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1980巴山猎耕记> 第32章 不想无端造孽

第32章 不想无端造孽(2 / 3)

日子,都是过,笑着是过,哭着也是过,为那样不笑着过嘞?”

陈安很认真的说了一句,有了上辈子的经历,他看开了很多东西。

几个知青来的时候,都还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娃娃,来自各处的城里,比起乡下农村长大的娃儿,那就娇嫩得多了,哪里受得了这种艰苦且无聊的生活,都受了不少苦。

董秋玲,那也是让村里不少年轻人垂涎的姑娘,只是,她性子高傲,嘴上不说,但自带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也曾有好几个去向她提亲,都被拒绝了,后来,也就再没有人提。

当然,风言风语也就跟着起来了。

陈安和宏山两人,跟几个知青年纪悬殊不算大,尤其是陈安,跟两个渝州来的两个男知青处得很好,打心里,其实他就是抱着接近董秋玲的想法,才去找的那两个男知青学文化的。

“读锤子的书,一家人的工分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闲钱供你龟儿读书,还不如回来上工,多少挣点工分,年底换点粮食哄下肚子才是正事。”、

陈子谦当初一句话,让陈安这个小学成绩不错,考上初中的人不得不回到村子里边,跟着个老头放着生产队的羊,他人还小,每天只是半个工分,一放就放了三年,这才参与队上劳动,和大人拿一样工分。

很现实的问题,穷苦的农村固然希望家里边能出个有文化的人才,但相比起吃饱穿暖,更需要的是劳动力。

陈安倒也不怪老汉老妈,因为他也清楚,这是无奈之举,确实没钱读书。

相比起那些学堂门都没进去过,写自己名字都画得很费力的同龄人,陈安觉得自己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至少读书识字,问题不是很大。

打着学文化的借口,一来二去,也跟几个知青玩在了一起,陈安也成了为数不多的,能跟比他大了三岁的董秋玲说上话的人,算是普通朋友。

现在,再次看到董秋玲,陈安也满是感慨,

记忆中,上辈子董秋玲是在八零年夏季突然离开石河子村的,没跟任何人打招呼,音讯全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现在在这里躲着偷偷哭泣,不用说,肯定是因为回城的事儿。

听到陈安这么说,董秋玲拉着袖口擦了擦眼睛,然后抬头深深地看了陈安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打开手电筒,准备离开。

“等一下!”

陈安叫住她,将提着的袋子打开,从里面提了只斑鸠出来:“我跟蛋子哥在竹林打鸟,你带只斑鸠回去吃。”

不同于在农场、林场或是集体插队的知青,这些来到山村里边的知青,没有工资,全靠劳力吃饭,如果不是队上帮扶,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陈安将斑鸠递到董秋玲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