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1 / 2)

据说,那天得知这一点的、最后的人类们,纷纷踏上地表,凝望那无垠而神秘的苍穹。 群山乌黑的影子之上,是螺旋的星空不变的流转。人们听到原野上到处有虫鸣的声音。他们还看到有一条说不出名字的大河,在月光下微波粼粼,庄严地、缓缓地流动着,一路淹没了荒废了的田野和城市,渐渐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边。 夜间提醒时刻的钟声恬静地响着,他们知道他们又要独自上路了。 第六十四章 终章 未济 说来,生命的诞生是有次序的事情。 它的次序依赖于宇宙形成物质的次序。 轻子的生命诞生之所以早,是因为宇宙的最开始,轻子就存在了。 之后,恒星的聚变会产生较轻的元素,这就是未来一切重子生命的基础。 较重的元素则是因为新星与超新星的爆炸产生的,这则是后来的更重的生命的基础。 宇宙在不停前进,世界也会不停地发生更替。 那么,万物的灭亡自然也是有其次序的事情。 在一个通常的孤立的热力学膨胀宇宙中,它的未来是已经写明了,生命的未来也是写明了的。 不仅是曾经存在过的人类,也包括一切重子生命与轻子生命之属。 四十六亿年后,银河系将会与仙女星系发生碰撞,这一次伟大的拥抱,将远超五十亿年前银河系与半人马矮星系的碰撞,带来世界上可能是最后一批的恒星与星系的形成。 而仍然存在的恒星,则会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熄灭,渐渐消去一切光芒,成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最后一批发光的恒星应该是红矮星。 红矮星比较特别,它们引力微弱,质量也小,寿命反而更长。并且因此,在太阳这样的恒星无法形成以后,红矮星仍可能从恒星残骸的碰撞中形成。最后一批红矮星可能能够在宇宙中孤独的发光数十亿年,是这宇宙所能具有的最后的明亮。 在宇宙的岁数,抵达十的十六次方时,所有可见光源都会熄灭。 没有任何星星还能在大气之中眨着眼睛。 后来的后来,人类发现组成原子核的重子之质子是可能发生自然衰变的。 质子是最轻的重子。 同样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在衰变后,就会变为质子。 这意味着所有重子都会在极为漫长的时间后,打破重子数守恒,衰变成中性π介子以及正电子等轻子。 根据质子衰变的现象进行推演,大约在十的三十六次方年后,将有超过一半的重子衰变。 换而言之,组成行星和小行星、彗星、陨星、白矮星、中子星等不发光天体的固体物质,都会慢慢消失于无形。 这是个比地质年代更为漫长的时间。 而在这无垠的时间中,将只有一件事情被证明为是永恒的——那就是无物永远。 十的四十次方年后,几乎所有重子都已衰变,成为轻子。 这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