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好友> 第225章

第225章(1 / 2)

恺儿的几个弟弟不成器,没有和恺儿对着干的胆子。

恺儿不只有弟弟。陛下的几位弟弟、恺儿的叔父是参与过收复天下的人,他们有胆有识,不一定不敢和恺儿对着干——如果他们被逼急了,他们会谋反。

一个看似稳固的大国,其实到处都是裂缝和阴影。

国……

何必再看这个国。世间一切都不坚牢,陛下在殿外感受到了微风,风起之时,连这庞大的太极宫也会崩塌。国,不必再看这国,释迦牟尼佛舍弃了自己的国,成就大道。

陛下回到了殿里,脱下了磨脚的新鞋。

净居之殿。

不还。

陛下愿意舍弃世间的一切。他所怀念的妻子、女儿、兄长早已到达了彼岸。一旦离去,就是解脱,他不想再回到世间。

作者有话说: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

————

中古时代重家族出身,郡望就是家族所在地,比如云平荀氏,是出自云平这个地方的荀氏,不是别的荀氏。第五家是鹤仪第五,鹤仪、云平这种加在姓的前面地点就是郡望。

.

陛下的心事点出了南朝悲剧的根因:皇权不够重。皇权被门阀士族制约,皇权寻求突破失败。全文都在注解这一章——皇权困局。

“净居”是对历史上南朝萧梁王朝的致敬,梁武帝死于净居殿。南朝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在制度、框架的约束下,南朝皇帝没有近古王朝皇帝那样的集权能力,皇权受到更大的牵制。

《好友》是架空文,但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以罗新老师的《漫长的余生》、田晓菲老师的《烽火与流星》和林晓光老师的《萧赜评传》勾勒出的南北朝政治状况为底,参考包弼德的《斯文》给出的转型看法,我开始尝试搭建许朝的框架。

林晓光老师提过一个观点,林桑在《萧赜评传》中评价南朝宫廷政治困境:兄弟父子相残、皇帝先下手残杀同族,政治波动,皇位失去自家守卫,最后拱手让给外姓权臣,种种事件“其背后的结构性动因无非在于:在制度性皇权未能发展到个人化高度集权的阶段,皇帝在同族和异姓权力集团之间必须选择仪仗一方来维持共同统治。”

世家大族与皇权分权,皇权需要依靠宗室或者非门阀士族的异姓集团(在文章里出现了“武家”)来加强皇权。太女和陛下明显都是支持武家的。故事里的阵营主要分三方:新兴的武家,世家大族之北地旧贵,世家大族之南朝门阀。除了这三方阵营,还有刚萌芽不久的科举寒士们,因为刚萌芽,力量不大。

太子上位是个意外。不幸的是,太子背后的势力不是武家,他和南方门阀的关系更亲近,他老师是南朝门阀子弟,妻子也出自南朝门阀家族(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