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抗战之铁血东北军> 一百四十六章改革参谋部

一百四十六章改革参谋部(2 / 3)

调解东北问题,先派了一名特使来华了解情况,这名特使叫哈斯是国联秘书处股长”。

“听说国联代表已经到达上海,不日将抵达沈阳,张司令推测日方应该也知道国联特使来华的事,可能会趁此时机发动进攻,向国际上各国展示自己的武力让我们前线抵挡住日军的攻势,为我们中国人争一口气”张廷言说完收起三封电报。

三封电报说的内容各不相同信息量有些大,指挥部内的众人都还在仔细琢磨这些内容。

“这个张海鹏还有吉兴,两个狗汉奸竟然趁我们与日军交战的时候给我们背后来一刀,若不是副司令和总司令两边布置得当,那后果不堪设想”苏德仁张口骂道。

“这个张海鹏,我一直以为他不愿意南下参加我抗日军,是因为他还在服从关内少帅指挥,现在看来这老小子恐怕早都有当汉奸的想法了”赵正香心有余悸的说道。

上一世两人就当了铁杆汉奸,之前两人都没有对外宣称叛变投敌,张廷言也不好朝他们直接挥刀,只能一直都在防着他们两人。

眼瞅着日军将抗日军围困在沈阳,他们觉得抗日军败局已定,便跳了出来,刚跳出来就被按下去。

第10师团进攻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高层不敢相信己方的陆军精锐的坦克就这么被击毁。

武藤信义将生产该车的大阪军工厂和陆军技术部大骂一顿,无奈只能向陆军部提交报告,将89式坦克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缺点一一列上。

日本陆军部收到关东军的电报后,陆军技术部命令大阪军工厂将汽油型发动机换成柴油型发动机,至于其他问题军工厂一时间也难以完全解决好。

返回抗日军司令部的张廷言准备借鉴德国参谋制度,开始着手对抗日军内部的参谋制度进行改革。

德国能在短短的30年内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以一己之力挑战两个时代的霸主,除了自身的工业实力外,最重要的就是他那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制度改革。

德国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军官与士兵的体系,总参谋部承担着培养德国中军官的重要使命。

当一名备选军官在骑兵或步兵内服役3~4年后,就可参加总参谋部组织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即可进入军事学院进修。

进入军事学院接受培养的资格十分难得,即使在一战时期德国军官伤亡较大,前线缺乏军官的特殊时期,也仅仅只有20%的人通过总参谋部的考试,录取并参加相关课程。

而这一课程将要持续三年时间,这些课程讲述的重点是军事史、战术、后勤和各种作战问题。

日本陆军也是参照德国陆军设立的参谋本部,因此日本陆军在亚洲范围内实力属于一流,张廷言即使憎恨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